哈喽,早各位小伙伴,今天我们聊聊《蜘蛛侠3:英雄无归》。
提及这部电影,其实感觉还蛮遗憾的,国内一直没有上映的意思,所以可能很多人还没看过吧?据了解,剧情相当可以,目前豆瓣评分是7.9分,口碑和票房双丰收,12月30日北美票房过了5亿美元大关,成为索尼公司第一部北美票房过五亿的电影。目前其全球票房已经到11.6亿美元,超过了荷兰弟的上一部蜘蛛侠电影,排影史第21名。
刚上映那几天,国内的小伙伴有人为了看这部影片,据说特意去了一趟澳门,家伙的,真是离谱。
今天我们这篇还是以视效解析为主,文章来源是beforesandafters.com上采访几家视效总监的采访,在这里整理后分享给大家,或许你没看过,但从预告片中有些镜头还是能略知一二的。好了,进入正题。
关于数字替身的制作
真人演员和CG替身的无缝衔接,电影一开始蜘蛛侠带着女主在城市上空各种穿梭,是实拍和数字替身共同完成的镜头。最明显的就是他们从井盖里出来,然后跑,挑起这一系列动作,跳起之前是演员实拍的,但跳起后必须借助CG替身来完成,那么为了无缝地衔接,CG动画制作部分必须要早于真人跳起部分的实拍动作。必须在跳起前稍微改变他们的节奏,以获得正确的重量感。改变一些动画,让它看起来更真实。其实,就是关注各种接近现实的细节部分。
那么有数字替身,就会涉及到角色模型的制作,进而涉及到扫描,为了还原现实,制作组在片场搞了个扫描室,然后把所有演员,道具,背景演员统统扫描了遍。
对于主角荷兰弟,扫的更为全面。片中有时候荷兰弟是穿着蜘蛛侠服装的,有时候不穿,不穿的时候也会涉及一些特效,所以对穿着普通衣服的荷兰弟也进行了扫描,包括高分辨率的纹理,人物等等。甚至还扫描的动作替身,因为动作替身和荷兰弟在身体上有些不同,需要跟踪他们的身体,把蜘蛛侠换成动作替身的扫描。保证数字替身、荷兰弟身体、动作替身三者之间能完全保持一致性。
桥上营救
电影中有个在纽约桥上大战镜头,涉及各种特效,其中有几百个VFX镜头,最长的一个镜头长达15分钟。修改次数就别提了!采访中那位视效总监是这么说的:“这个序列中有太多很酷的迭代,永远看不到曙光。时间要长得多······”
这部分镜头是在亚特兰大的Trilith工作室拍摄,专门制作了个外景平台。这个平台三面由40英尺高的蓝幕,除了那一小块路段,其他环境完全CG的,包括周围的所有其他桥梁、桥梁的另一侧、布鲁克林市及其周围的所有区域、河流、所有树木和落叶。
章鱼博士
现在很多《蜘蛛侠3:英雄无归》现场拍摄的幕后都曝光了。章鱼博士如何悬吊在空中的,这些幕后幕后拍摄都有给。其实现场是有很多的Onset平台装置,就像一个枢轴上起重机,可以上升或下降。有四个威亚,两个从上吊,有两个从后面,可以自由的模拟电影中爪子带动身体移动的效果。但这种实拍的镜头只适合腰部以上的镜头,如果全景镜头,需要用CG替换掉章鱼博士的腿,因为腿在空中是晃动的。一般情况都是劲量保证用实拍的表演镜头,但有时候需要配合现场的爆炸引起的衣服飘动效果,这时候还需要添加一些布料模拟,以便更好让角色融入环境。
对于CG的章鱼博士的触角,在《蜘蛛侠2》中当时是Imageworks制作的,那是不是用之前的资产呢?No,都是重新做的 。是按照实物的一些资产,比如Doc Ock的一部分爪子和触手,从物理档案中取出这些照片,并为这些照片制作了大量的参考照片。
然后是哥布林,扫描了哥布林的服装。整体的形状不是很好,扫描了一下,对它做了一些修改。
镜子宇宙
下面这个镜头预告中有,竟然全CG的,万万没想到。
原创文章,作者:CG世界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gworld.wiki/46584.html
评论列表(2条)
奇异博士那个场景真绝了。镜像空间也是个谜。
看淘票票的形式,一水的国产片,大概国内是不会再引进了吧。